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由导师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论文研究计划在开题报告中详细陈述。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征求硕士研究生本人意见。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一旦制定,不得随意变更;研究生必须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中制定的所有课程学习内容,并参加考核。凡已选课程确没有成绩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3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5篇,写出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在开题报告过程中由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评审。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每年10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采用学生答辩的方式,开题报告应该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径和可行性分析、预计关键技术和难点、论文详细研究进度和主要参考文献等。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通过者,记1学分。开题报告未通过的,限两个月内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选听8讲以上学术报告。每听一次,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结,交导师签字,自己保存。完成8份以上小结后一并交各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记1学分。
4.论文中期检查
论文中期检查在第4学期末(每年7月底前)进行,中期检查的检查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学分和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学位论文进展检查采用学生答辩的形式,评审小组成员3~5人组成。中期检查未通过者,应给予黄牌警告,情节严重者可终止培养。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最后环节,论文答辩由学院统一组织,导师不直接参加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硕士生答辩实行按质排序制度,各答辩小组的最后一名须进行第二轮答辩,第二轮答辩由学院组织。中期检查受黄牌警告者,直接参加第二轮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