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编辑:sx_peip

2013-08-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小编现将其整理如下:

专业历史和师资力量: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是2000年获批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是国内第一个面向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的博士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2003年在全国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整体排名第二,2005年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全国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第一。研究团队现有90人,包括长江学者1名,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博士)4名、24名博士生以及54名硕士研究生。

  学科概况: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是在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交叉整合而成的,是国内第一个以现代空中交通管理为特色的学科。该学科瞄准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的战略需求,开展新航行系统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为我国军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每年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近30人。
  近年来,基于本学科领域建设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包括:卫星导航应用国家工程中心、电子系统与测试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航空电子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民航总局数据通信及新航行系统重点实验室、中国航空新航行系统研究中心、空管技术研究中心、GPS研究中心、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中心和航天信息与控制研究中心等。有关仪器设备价值超过8000万元。

  近年来主要成果:
  获奖、论文、专利(数量);主要承担项目(标志性大项目)
  本学科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其中,“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甚高频数据链的自动相关监视系统”荣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70 余篇,被SCI、EI、ISTP 收录37 篇次,出版著作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 项,获得11项中国软件版权。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基金13项。目前主要承担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60532030),国防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的一个课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

  1.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与通信网络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是指综合运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和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通信网络将各类交通对象、运输工具以及相关运行控制中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交通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服务的综合集成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交通运输安全性,减少交通阻塞、降低事故发生率的高效、安全的现代交通运输和运营服务系统。
本方向针对航空交通信息系统,研究空天地航空交通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一体化网络通信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以及开发面向智能交通信息综合运用的智能设备和集成系统。

  2.航空通信、导航和监视:
  航空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空中交通管理是空域、空中交通流量和空中交通管制等应用系统和设施的综合。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将从陆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逐步向星基系统过渡,逐步以星基系统为主,以保证空中交通服务实现空地一体化和全球连续无缝隙覆盖。

  主要研究:
  (1) 航空通信技术,包括:空地数据链、卫星数据通信、航空电信网络等技术;
  (2) 航空导航技术,包括:卫星导航、卫星导航完好性监视、卫星导航增强、所需导航性能等技术;
  (3) 航空监视技术,包括:自动相关监视、基于精确定位的监视、多源异构监视数据融合处理和航管综合监视信息处理等技术。

  3.网络化的空中交通管理
  网络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把飞机、空管部门、机场和航空公司等所有航空运输参与者连接起来,通过使用网络化的综合信息来提高协同决策、战略规划和应用服务能力,从而驾驭复杂的空中交通系统。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在实施飞行间隔、动态空域规划、流量管理、航空公司运营及航空系统安全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
  (1)网络化运行新概念和新方法,网络化的空中交通管理基础信息构架,空管信息网络和信息的交换、空管信息安全技术;
  (2)空地一体化飞行态势感知、飞行冲突探测与解脱、空地协同式管制技术;
  (3)空域规划、空域动态管理、先进飞行程序设计和评估技术;
  (4)协同式流量管理,飞行流量监测与预测、大空域飞行流量优化技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更多关于考研信息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标签:院校专业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