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资讯 > 考研周边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纪实

编辑:sx_yanghx

2012-09-26

【编者按】鉴于大家对考研周边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于考研周边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

2006年以来, 2名博士研究生获参加在德国林岛举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资格,8人获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3名博士研究生获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名博士研究生获全国优博提名,21人获 “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87名研究生获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奖励,“博士医疗队”连续三年蝉联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博士研究生陈强获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博士研究生崔书中2010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亚运会圣火传递手;2011、2012两届博士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杂志发表论文达615篇,超过了学校历届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总和,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28.8,个人累积影响因子最高达109.177;2011届博士生发表单篇影响因子3.0以上的SCI论文110多篇, 2012届博士生发表单篇影响因子5.0以上的SCI论文达58篇,两届博士生人均发表SCI论文1.2篇,人均影响因子接近3.0……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秉承“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校训,承载起强烈的社会责任和科技使命,在研究生创新舞台上不断显声露影,崭露头角,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用精品学科培育创新教育沃土

南方医科大学是全国唯一由军队院校转制地方的多科性医科大学。1951年建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2004年8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次年成立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学校紧紧抓住转制契机,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医科大学”为目标,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与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紧密结合,努力营造研究生创新学术环境,大力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加大对研究生教育软硬件投入,在培养大批社会急需高端创新人才的同时,造就了大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和一代大家名师。

要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必须从高水平的培养平台入手。学校领导始终对精品学科建设极为重视,党委班子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精准地分析了学校的特色优势,制定出了一整套培育精品学科建设的方略,找到了一条成功实施“后发先至、弯道超越”的主攻方向,构建起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批人才济济、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和学科群,并以精品学科为龙头,构筑起了研究生教育学科平台和学位授权体系。

学科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学科作为教医研的载体,是实现学校功能和使命的基本单元。精品学科以先进学科理念为引领,以前沿学术和重大现实问题为牵引,以一流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体,培育一流高端人才,产出创新性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在建设优势平台学科的理念指导下,南方医科大学不断完善学科授权体系,从严从高提高导师遴选标准,努力探索多学科协同创新培养的路径,创建开放、创新、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科结构不断优化,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飞速提升。目前学校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国家级中医药理基地、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形成了以医为主,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热带医学、生物高技术等为代表的优势学科群;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9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学科涵盖医学、工学、理学、法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八大领域,跻身于全国医学院校前列。

二、用精英团队引领创新教育潮流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离不开一支品德高尚、专业过硬、造诣深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学校研究生创新教育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导师精英团队的默默耕耘。南医大现有院士3名,双聘院士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名,拥有一批包括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骨干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领衔的导师团队。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达1050名,并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在内的30多名在国际知名院校任职的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实施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改革,建立了导师任期考核体系,提高了导师遴选标准,严格执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开辟了优秀中青年教师破格参与导师遴选的绿色通道,促进了导师队伍的推陈出新,保持了导师队伍的高水平、高活力的良好状态。

实行‘两级五类’的导师分级分类评审制度,两年一新增,四年一认定,年度招生资格一年一审定。明确规定学术型博导要求以第一负责人至少在研1项国家级课题,可直接支配在研课题经费总额不少于50万元,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单篇SCI论文影响因子不低于2.0或累计影响因子不低于5.0,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或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含)以上奖励。为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凡负责国家重大项目的副教授,可破格参加博导遴选。

学校加大对外交流与国际化教育的力度。近三年,有8名研究生获国家公派留学资助,有7名研究生获广州市“菁英计划”资助留学,占省内医学领域的40%。学校还利用广东省“211工程”三期访学计划的2000万经费,有计划地选派了近400名优秀研究生和中青年导师到国际一流的科研院所参与国际化合作,鼓励导师与国外知名专家进行联合培养,不断提高国际化研究水平。积极打造国际化创新导师团队,创造条件吸引国际一流学者担任我校研究生导师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负责联合培养。稳定的国际联合培养平台,为研究生教育带来更多前沿的理念和先进的做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三、用科学制度规范创新教育平台

从2008年开始,学校开展了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指导思想和学校发展战略为依据,以完善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从优化导师遴选制度、推行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建立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完善学术报告制度、创新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研究生管理模式等七个方面稳步推进。

建立研究生官方网站,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导师信息库、教学资源库,考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和各项规章制度。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实施大学科招生,以达到选拔优秀、保证公平、促进交流的多重效果;打破报考单位之间的界限,扩大选拔范围,采用双向选择与内部调剂相结合的导师确定原则;完善复试方法,规范复试程序,加大复试权重;强化推免生和硕博连读生选拔力度,大幅度提高了生源质量。

完善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建立由基础理论、科研训练、实验技能及人文素质组成的四大课程模块。注重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博士生专题讲座制度,将课程按专业分类设计,压缩理论课学习时间,突出相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改革研究生英语教学,着重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的应用能力,加强听、说、读、写技巧的训练,重点提高国际学术交流和SCI论文的写作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幅度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为研究生量身定制了紧密围绕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的一系列专题讲座,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过去最枯燥的政治课变成了当下学生最喜爱的一门课程。研究生教材建设取得突破,高级医学微生物学、SPSS软件应用、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生教材列入全国规划教材,《现代医学图像分析》等4门课程入选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

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了以创新成果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标准,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健全了教学监督体系和反馈机制。按一级学科开展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论证工作,科学规范研究生开题程序,引导学生围绕学科方向,瞄准学科前沿,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中期考核制度,研究生必须参加由各学位分委员会组织的科研进展汇报,并进行相关业务课程的考试。通过检查实验原始记录本、参加学术研讨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研究生研究工作动向与进展,对研究生课题研究进行质量监控。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力度,严把出口关,对评审不合格的研究生一律延期毕业,抽查中不合格论文的研究生导师将暂停招生。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软件对所有学术论文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抄袭将一票否决。各分委员会还根据自身学科、专业具体情况,制定出不低于学校标准的硕、博学位授予条件,多元化学位授予标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弹性学制的范围内申请毕业答辩和学位。学校要求基础研究要面向国际,面向科技前沿,产出高水平、高质量论文;应用研究要面向社会经济重大急需现实问题,产出成果,并转化为社会经济效应。同时鼓励研究生之间开展协同攻关,规定在申请学位时,凡是3.0以上论文,影响因子每增加1点,可按作者序列依次递增1名作者共享。

四、用育人理念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转制以来,学校不仅注重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更本着“以人为本,寓教于研”的宗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从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双方面培育学生,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专业、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形成了“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医疗队”等一批特色品牌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校探索出了一套“坚持一个中心、紧抓两个重点、建设三个阵地、发挥四方力量”的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模式。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合格接班人为中心。紧抓两个重点,即:一是突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和创新;二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三个阵地,即:突出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实践特点,以研究生为主体,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阵地建设,成为研究生组织的核心;组织研究生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研究生融入社会、走进社会最好的实践教育方式;使网络教育成为研究生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舆论阵地。发挥四方力量,即: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决策指导和监督控制作用;导师育人关键作用;研究生辅导员促进作用;党团组织、研究生会的重要作用。在研究生培养和教育过程中不断形成合力,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团结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涌现出了一批道德模范典范和标兵,建立了一批特色品牌社会公益项目。获得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陈强博士曾深有感触地说:“研究生阶段不仅奠定了我作为一名临床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更让我丰富了人生经历,升华了人生价值,使我受益终生”。而当年陈强博士参与的“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医疗队”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公益品牌,蝉联三届中宣部、中央精神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生联合会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博士医疗队成立10年来培育了数百名军队和地方的青年志愿者先进代表,先后参加了广东和小汤山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现场救援,奔赴西藏、新疆和贫困山区为人民群众送医送药,涌现出如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崔书中等一批优秀的青年代表和由香港研究生会组成的“南方医科大学香港研究生医疗队”等一批先进集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构建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使得研究生在学校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奖助的类型包含了优秀奖学金、普通奖学金、“四助岗位”助学金和优秀论文奖励等。优秀奖学金从5000元到10万元不等。对“优博培育计划”选拔的优秀研究生,学校每月提供每人1万元的生活补贴,保障其专心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去创造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普通奖学金全覆盖计划内全日制研究生,由学校与导师 “分担制”发放。

目前学校在读的各类研究生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385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000多人,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且多为地区大型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所,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很多毕业生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宝贵人才,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路漫漫之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昨日的荣誉已成过去,发展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研究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新的征途上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超越。

更多内容进入:

威廉希尔app 考研频道

标签:考研周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