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双休日“被考研”热度不减
专家提醒:勿盲从,应理智对待
双休日,2011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如期举行。在和平区一考场门口,考研的沈阳某高校的一名大四女生小于向记者“大倒苦水”:“现在,本科毕业生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非常困难。周围很多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父母也逼着我考。我是‘被考研’!”对此,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表示,“考研热”现象折射的内涵较广,不能仅以负面影响评价。
考研成本水涨船高
17日下午,刚参加完考研的小于接受了记者采访。20岁的她脸色蜡黄,不停地咳嗽着。她说:“这几天一直去上辅导课,可能是冻着了,我这几天一直在发烧!”
说起自己半年多来的考研生涯,小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报考的是辽宁大学的一个艺术类专业,公共课只需要考英语和政治。我妈妈特意给我报了沈阳一家培训机构的‘精品补习班’,两科加起来花了5000多元。专业课方面,妈妈又给我找了辽宁大学专业老师,学费是3000多元,再加上购买正版复习材料,总费用已超过一万元。”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小于说,“妈妈给我在学校旁边租了一个单间。房租,加上生活费。半年下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半年多来,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营养品,海参、蛋白粉、螺旋藻……这些全是压力。其实我真不想考研,但别无选择。”
连考三年前途未卜
“但愿明年的这个日子,我不再为这个‘该死’的考试而忙碌。”这是一大学男生小孙写在日记里的话。小孙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考了三年研究生全都落榜了。
问及原因,小孙苦笑着说:“我从小就希望自己能当一名银行家,但升入大学念上金融专业后,我即发现距离理想越来越远。特别是近几年来,金融专业由热变冷,根本无法找到工作。其实,我打听了,即使考上硕士也未必能顺利找到工作,但总比本科生强吧!我第一年离分数线差了50多分,第二年差了10多分,但愿今年能如愿考上!”
在沈阳道义地区某高校大四男生寝室,外语系的小乔说,他们班上50多个人,有近40人都参加了考研;隔壁寝室,8个人有6个参加了考研。当日,记者从多所高所高校获悉,在我省一些普通本科高校,“考研寝室”、“考研班级”比比皆是。
专家解析乐观对待
对上述现象,辽宁省某高校学生部相关负责人认为,被动考研一族中,迫于就业压力的学生占一部分。还有一种情况:学生年前报了名或者说上半年报了名,下半年最后通过找到工作,或者临时放弃考研的,这种情况大概在学校整个考研的比例当中占百分之十。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考研热”折射的不仅仅是负面情绪,不该一味指责,应从中看到更多积极乐观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凤毛鳞角,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抱上“铁饭碗”。如今,随着改革深入,社会转型加速,对人才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都在提升,因此,本科学历被研究生学历取代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张思宁同时指出,读完研究生,仍要面对就业这道坎儿。她同时提醒大学生:考研一定要认清形势,分析自身的情况,盲目考研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