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资讯 > 考试动态

考研“热” 为何持续增温?

编辑:zhangrongfangcms

2013-01-29

2013年的研究生笔试已经结束,威廉希尔app 的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考研的最新资讯,旨在帮助大家在考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一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刚刚落下帷幕,近180万考生参加考试。在气象部门称之为 “史上最冷”的冬天,考研浪潮达到史上最热。

据统计,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8年达到百万人以上,连续三年以每年超过10万人的幅度增长。

然而,与“考研热”相呼应的,却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日前,某建筑工地工人月薪超过8000元的事迹被网友戏称为“学历改变命运”,学历越高,毕业后反而工资越低。更有硕士生为了好找工作而“隐证降级”冒充本科生。在硕士生就业被普遍看低的情况下,考研热潮为何仍能一浪高过一浪?

有报道称,由于就业压力大,很多本科生希望通过读研来延缓进入社会就业的时间。逃避当年的就业压力、期待更好的竞争优势,这些是本科生们蜂拥考研的主要动因。

实际上,教育领域往往是市场导向的风向标,学历和学科专业,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弹性变化。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这两者构成了人和市场的逻辑关系。因此,与其将“考研热”归结于毕业生逃避就业压力,倒不如说市场在资源的流通上出了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 “考研热”的背后,仍然是“名校热”。目前,金融、传媒等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对“211院校”毕业生优先录用,这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标准。名校资源有限,可普通高校却在不断扩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为寻求更高的就业竞争力,无奈选择报考名校研究生。在众多毕业生看来,起点不同,终点也就大相径庭。

其次,和本科相比,研究生作为学生求学更高一级的阶段,其入学考试较之高考,在地域限制上更为公平,并且在专业课考试中,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命题。尽管在跨校考试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获取不对称,招收本校和外校考生也存在一定比例,但无论如何,研究生考试仍不失为对高考公平性的一种弥补。

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本身有着专业领域科研的要求和目的,但通过考研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个人选择问题,考研无可厚非,但作为社会现象问题,应从就业的公平性、市场的资源流动性入手来分析。

相关推荐:

威廉希尔app 考研频道

考研在线模拟考试

精品考研论坛

标签:考试动态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