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zhangrongfangcms
2013-01-29
2013年的研究生笔试已经结束,威廉希尔app 的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考研的最新资讯,旨在帮助大家在考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调查历时两周。探访誓为梦想一搏的考研族,倾听研究生的空虚迷茫,体味导师“没时间导”的无奈和“导了也白导”的失落,矛盾的冲撞无处不在——理想和现实有落差、导师和学生有隔阂。甚至,身处“宽松”的环境,又对“不健全的机制”满腹牢骚。
每一方都有抱怨,又都有无奈。对于研究生教育暴露出的问题,众说纷纭。但应该归咎于谁,却难以简单定论。
对话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袁本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共同探讨——研究生教育的几大矛盾如何化解?
矛盾一:现实诉求冲击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如何“接招”?
“读研,为何而来,又能带来什么?”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酬、更畅通的发展渠道,还有那改变自我的人生理想,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追求。然而,这些现实诉求和现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没有矛盾?
袁:层次更高、掌握专业技能更系统、更精深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自然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但如果学生读研仅仅期待“混文凭”,而不愿意为高深学问付出艰辛努力,那么好工作、高薪酬自然也就不会垂青于他。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性,他们会用更加专业的眼光挑选人才,而不是仅看一纸文凭。
洪:无论目的怎样,有一条,仅靠研究生学位就要解决人生发展的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换言之,如果为了更高学问而来,研究生教育仅是奠定一个基础;如果为了就业而来,即便获得一份较好的工作,也只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台阶;如果为了个人的涵养而来,研究生经历只是漫漫修炼长河中的一段。任何人,企图将研究生教育等同于职业的立马成功,存有“鹞子大翻身”的幻想,都需要回到现实中来。
矛盾二:期待和失落,研究生课程设置该遵循什么?
“令人向往的研讨启发无迹可寻,取而代之的是和本科同样模式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记’,讲完记完,一哄而散。”重复本科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让很多研究生吐槽“生活无聊、学术无增益”。而不少导师认为,“很多学生根基不牢,要从头夯实基础。”
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究竟应该遵循什么?学生的期待、导师的无奈透露出什么矛盾焦点?
袁:研究生与本科生最重要的教学区别就体现在“研究性”上。学生期待与导师无奈的矛盾焦点既反映了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师资队伍水准亟待提升,也反映了其生源质量堪忧。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起系统的质量评估与监督保障机制,对学生和培养单位都应该实行淘汰制。
储:课程设置问题的背后有管理体制问题。“外行管理”是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面临的无奈——很多必修课、选修课由行政部门设置,而不是从专业角度出发、设置。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设立专业的课程设置委员会,给身处其中的导师、研究生更大自主权。
相关推荐:
标签:考试动态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