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2-10
五、法条分析题:第57~58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第1款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条文中“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哪些人员?
(2)条文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哪些情形?
(3)条文中“不退还”应如何理解?
5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5条规定: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据该条文,分析不动产物权变动合同的生效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第59~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9.事实一:甲、乙、丙为骗取钱财,共同出资设立了一家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以投资房地产为名,吸收社会公众资金,许诺“投资”的年回报率为100%,先后募集资金总额达1000万元。募集到的资金除用于购买复制淫秽音像制品的生产流水线外,剩余部分被三人挥霍一空。该设备在复制淫秽物品时被司法机关没收。最终,募集到的资金无法归还。
事实二:乙归案后,主动揭发甲曾参与一起抢劫犯罪活动并致被害人死亡。该线索经查证属实。
事实三:丙归案后,主动交代了公安机关没有掌握的其本人曾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8万元的事实。
请分析:
(1)“事实一”中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为什么?
(2)“事实一”中的犯罪是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为什么?
(3)“事实二”中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为什么?
(4)“事实三”中丙的行为性质和量刑情节应如何认定?为什么?
60. 2007年11月4日,甲不慎将皮包遗失,包内装有刚购买的附有发票的相机一部和已经使用半年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乙拾得该皮包后,将相机卖给了旧货商店;电脑在不久后丢失,被丙拾得。2007年12月2日,丁从旧货商店以市价购得此相机。甲于2007年12月20日得知相机下落。
甲丢包后,曾于2007年11月8日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寻物启事,称:若有人将自己遗失的物品归还,酬金1000元。2007年12月1日,丙依寻物启事找到甲。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
(1)甲是否有义务向丙支付寻物启事中许诺的酬金?请说明理由。
(2)如果甲未在寻物启事中许诺酬金,丙是否有权要求甲支付报酬?请说明理由。
(3)甲是否有权要求丁返还相机?如果有,则要求返还的条件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标签:法律类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