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于1月7日、8日、9日举行,考试过后,威廉希尔app 于第一时间为考生整理了考试试题及答案供考生参考,本文是“2012年考研政治试题(海天版)”,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下面请看正文: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A 2.B 3.B 4.C 5.D 6.D
7.A 8.B 9.D 10.C 11.B 12.D
13. A 14.C 15.D 16.C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BCD 18.ABC 19.CD 20.ABD 21.ABCD 22.ABD
23.ABD 24.ABD 25.ABCD 26.BC 27.ABC 28.AC
29.ABCD 30.ACD 31.ABCD 32.ABC 33.BCD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答案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认识的目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展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利用这种规律认识指导实践,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材料正是从打碎花瓶的实践中产生了“碎花瓶理论”,并且用此理论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对不知原貌的事物的认识。(也可从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2)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而谬误是歪曲的反映事物的本质。真理和谬误是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材料中艾伦把传统的技法转化为错位剪辑,把按照传统技法的错误成功的转化为一种新的错位剪辑方法,正确的说明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也可从真理的具体性角度进行分析)
(3)上述材料中体现了我们要正确的对待错误和失败,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敢于尝试,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创造一定的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使失败转化为成功。我们在认识过程中既有理性因素又有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在创新中我们在重视理性因素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其起着动力、诱导、激发的作用。我们在创新中要辩证的看待事物,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要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看待事物。
35.【答案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最精髓概括。
材料1中,在《中国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修订过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并且听取不同专家、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意见,最终做出了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调整,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方式,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统一,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减轻群众的负担,使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四要取缔非法收入。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
36.【答案要点】
(1)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不屈不挠的斗争。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2)①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②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37.【答案要点】
(1)“信义兄弟”按时给工友发工资的事例,让我们的感受到诚信的力量。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①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②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③诚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诚实守信是我国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在法律关系中,只有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才能保证权利更好的行使和义务更好的履行。
此外,诚实守信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8.【答案要点】
(1)中国主动出击在欧美主流媒体播放国家形象宣传片,这表明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原因主要有:
第一,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科技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开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实质性转变;在社会方面,中国人民自信、阳光的笑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随着实力的提高中国需要主动向世界展示开放、文明的形象。
第二,这是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提高,在构建负责任大国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所取得的进步。
第三,这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面临的世情,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和平发展过程中,中国主张世界各国人民、不同文化之间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主动出击进行国家公关是加强中外人民之间交流的需要。
第四,这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需要,应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需要。中国软实力的提高需要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2)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树立中国和平、和谐、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建立互信,更好地获得国际认同。
第二,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树立中国国家品牌形象和绿色经济的国家形象。
第三,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主动应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理论,赢得世界舆论的支持,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四,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更好地诠释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世界主张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进而解释中国“不当头、不称霸”的和平外交政策。
相关推荐:
下一篇:2012年考研政治试题(海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