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经验

考研复试准备:把精力投入到学术著作中

编辑:

2013-02-21

远离论文陷阱

虽然复试的复习最好用一种细水长流的方法,但如果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训练,最好的方法便是阅读学术著作,而不是论文。一是数量太大,根本没有办法完全阅读,至多挑一些杰出学者的论文看看。二是因为目前论文的质量实在难以保证,阅读有些低质论文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还可能引起一些误解和错误。有鉴于此,复试的复习必须远离论文的陷阱,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著作的阅读和学习中去。

如果说初试考的是“厚积,”那么复试所要达到的就是“薄发”的效果。如何能够在短短十几分钟内精准、恰当地回答老师的问题,需要的不仅是对本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更是对思维的一种考验。既要侃侃而谈,又要避免给老师留下喋喋不休、不着边际的感觉。这一方面需要对专业的了解,另一方面还需要如何用专业的方法把自己的认识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提高方法就是阅读所报考专业的经典学术专著。以基础学科为例,大部分的著作基本都是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考验从而确立起来的。虽然其中有些理论可能已经过时,或是不再适用,但是通过这些著作,不仅可以强化对于本学科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能在经典著作中学到严谨的表达方法。

第二,除了阅读经典著作外,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有意地阅读一些与所报考的学校在该专业内相关老师的学术著作。因为大体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风格,而且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有时候还可能会非常大。复试的时候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把自己的专业素养同这些学校的风格结合起来,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百战不殆。

最后,除了相的老师的专著之外,还有一个地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所报考的学校在承担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之后,所形成的一系列成果,其实也就是一些专著。想要找到这些信息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去所报考学校的网站找到所报考系所的网站,一般那些科研项目和专著都会罗列出来。阅读这些文献不仅可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提高专业水平,扩展知识量,更可以熟悉该院校的研究风格和研究方向,为复试做好准备。

雨过天晴

我复试开始的那一天早上,上海飘着细雨,雨水将路边树木的枝条洗得油亮。在第一门笔试开考之前,主考的老师已经告诉我们,虽然知道大家都非常优秀,但现实是要在这上线的20个人里面再淘汰6个,希望同学们好好发挥。

经过一年、甚至几年的努力,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功亏一篑。由于初试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当时觉得被淘汰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更加重视复试的发挥。笔试科目是西方哲学史,但是我报考的学校在初试时并不考这一门,因此许多同学在之前的复习中就没怎么重视,等到复试名单公布之后,却发现这时候再复习已经来不及了。而这对我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首先我平时就广泛涉猎,除了以前零散地看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哲学家的著作外,还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光是阅读笔记摞起来就有十几厘米厚。换句话说,复试复习的过程不是一年,也不是两年,而是伴随着整个学习的过程。正是凭借这一点,这次笔试我的排名一下子冲到了前面,扭转了自己在初试中的劣势,为后来的顺利录取打下了基础。

对于面试具体的情况已经记不大清了,当时也没有去刻意记下什么。老师们问的问题并不难,回答起来也很轻松,就像聊天一样。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对不熟悉的事物乱发评论,更不能不懂装懂。

最后发榜的那天下午,在去的路上,看见一位前几天一起参加复试的同学,低着头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四月末灿烂的阳光照在他的身上,却让人看不到半点生气,就这样他低着头与我擦肩而过。本来想要叫住他,但还是忍住了,似乎明白点了什么。后来知道,这位同学初试成绩是排在第二位的,因为面试的时候发挥不理想,落榜了。看到他,自己心里也泛起了涟漪,但转而又平静了。虽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但就像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说得那样,没有人会对结果毫不在意,但世间总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而结果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行。或许有一天这盏明灯会熄灭,或许无法到达它伫立的地方,可是每当这时,回头看看,会发现为了它已走出很远很远,经历了很多很多,这些都将成为人生的一种积淀,这样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标签:考研经验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