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经验

中山大学岭院管科经管大方向考研经验

编辑:chenc

2011-07-15

关键词:目的、信息、策略、手续无差错、努力(时间 计划 方法)、研友、考研与找工作的关系、政治复试思路

我想先说几点总体上的东西。

首先,每个考研的人可能都需要考虑清楚:为什么要考研?目的是什么,代价如何,收益如何?这确实很重要,目的弄清楚,才能定下选学校选专业的策略。比如说我自己,我考研的目的是:一,上一流的大学的研究生,以使自己的履历能有巨大的提升;二,考回广东,为以后工作做些铺垫;三,通过考研,在一定范围内转变专业方向。根据这三点,才选择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我是这样考虑的:从备考算起到研究生毕业,总共要花费我们3到4年的时间,机会成本太高了。因此,既然要考,那就一定全身心投入,且报考在自己能力可能达到的范围内最好的院校,能上最好,耗费的两三年时间很快就能追回来;若上不了就算了,也不去普通学校浪费大好青春。

这是基于我的情况所做的策略。另一种情况可能需要相反的策略。如我的一个哥们,他姑父在解放军总参谋部为官,他进总参,只缺一个硕士文凭。所以他选择避开热门高校,而选择考中科院的信息研究所,后来他英语差一分没上,现在调剂到山西大学(非211),但他也接受,因为他只要一个文凭。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对以后的规划来确定策略。最关键的是,找到了解信息的学姐或学长,弄清楚前几年到今年大概是个什么情况。把握好信息才不会导致最后悲剧。注意一下大小年。另一方面,8、9月份左右出新的大纲,10月份报名,11月现场确认(可在现读城市进行)第二年1月考试(也可在现读城市进行)。这些重要的时间点要注意,别出岔子。

其次,选好学校后,就要努力了。总体是先松后紧,越来越紧。松是相对,除非确实是智商比较高或运气好,否则,那些非全身心投入的人基本是考不上的。我是这样的:9月份之前:每周五天,每天7小时左右。9月到11月:每周六天,每天9小时。11月份开始,心静下来,也可能开始紧张吧,终于进入了状态,每天学的时间长,效率高,而且不觉得烦。当然,劳逸结合是必要的,特别是前中期,我们会偶尔一起去跑步,吃大餐,看部电影等等。另外,自习的地方既要安静,冬暖夏凉,也要有有趣一面,起码不要是那种待了时间一长会让自己看到就烦的地方。除了时间的投入外,计划和方法格外重要。每个月的计划、每天要做完的事情、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先主要复试哪门课的哪些模块,要做到心里有数,避免拿起书乱看一通。

另一方面,由于备考周期较长且考查的知识点过于庞杂,因此我们十分需要记笔记,包括各科目的基础知识点总汇,错题集,生词本等。说到笔记值得一提的是,若是考试科目的参考书是经典教材的话,往往在网上就有前辈整理好的笔记和相关的配套习题,别忘了这些珍贵的资源。当然,就算如此,还是需要自己动手做笔记,原因嘛,地球人都知道。最后,我们还需要认真研究往年真题,特别是专业课。真题有些在他们校网上就有,有些网上有,有些他们研究生院有卖,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拿到真题,开始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浏览一遍,已明确考试出题方向进而确定复试思路。之后,真题还需多做几遍,多琢磨。

找研友的话,要找那种能够坚持的同学,因为,如果有研友放弃的话,自己也会受影响。10月到11月其他同学找工作,肯定会有影响。当然,如果有好的单位,又不用花太多时间去面试什么的,也可以先签着。不过,我们班考上外校的三个人都没先签。不管怎样,还是争取快点找工作的干扰,静下心继续备考,别耽误太多时间。

接下来,小小分享一下政治的心得。一般从9或10月开始看,之前想看也行,但别花太多时间。到12月这个月,则每天一小半的时间都给政治。

政治考五门课,分别是:马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毛中特),中国近代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内容很多,看课本是不实际的,我们基本都是直接看《任汝芬序列一》这本书,既包括前四门课的所有知识点。看到时候要划重点,因为,这本书我们至少要看4次。至于笔记,若都详细做的话也不实际,因为知识点实在太多,又都是文字性的东西,况且序列一本身就相当于一本笔记。因此,我的建议是政治要以书本(序列一)为主,多看几遍书,一定做到全盘熟悉,而只做局部笔记。

哲学做框架图,因为哲学要求理解,且要求找出现象所对应的是哪些个哲学理论。框架图恰能帮我们直观的看到每章有哪些块,每块又有哪些点。

毛中特需要做一张表,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各自的发展背景,过程,内容,作用意义,地位等。

近代史需要做一根时间轴,由几个关键的时点划分n段不同的历史时期,包括: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时期--洋务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至今等,以理清历史脉络。除此以外还需记好各种历史事件,文件的地位。

思修法律的重点和条理很清晰,笔记很好做,不再赘述。

形势与政策:主要包括国内外时事和国际政治。到11月再开始看,到时你就知道了。有一点值得一提:时事不像中考,高考有官方版本,只要背了就能拿满分。考研只规定考查的时事的时间段(你们好像是从2010年10月31日到2011年10月31日),而不会出一本小册子让我们背,所以我们看到的小册子都是民间版本的,有可能有遗漏。因为时事考且仅考两个多选题,我的办法是:不肯定的话,就都全选。结果我们那年的答案还真是这样。

参考书:除了《任汝芬序列一》作为课本之外,我有买陈先奎的2000题,看第一遍《任汝芬序列一》的时候配合着做,一开始只做选择题,大题不看。但我发现,它是能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出题思路和真题差太远,而题量又实在太大,所以做到一半就没做了。不过,到12月,我有看它的大题,不真做:先直接看答案,琢磨答大题的思路,觉得有所悟之后就看题想大题思路,再对比答案,再琢磨。此外,就是研究真题,也是在12月左右,也是先做选择题,对答案,这时一定琢磨为什么错,出题人的思路等。一般题干的限制性或含语气、情感的词语要特别主要,它暗示了答案。真题的大题,更要学习它们的答题思路和范式。

启航的模拟卷质量很高,出题思路靠近真题,建议买并认真做。

英语的话,基础不好的同学要格外重视,有些人越是短板越是逃避,这样往往会付出代价的。我们这届管科就有一哥们(他这么惨还被拿来做反面教材,于心不忍啊),他总分将近400,但英语59,没有过中大管理学的英语单科线60,于是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我英语74分,虽说一般,但也够了。具体来说:第一,单词要过关。方法:每次多背快背,不在一个词上面停留太长时间,不要求一定会拼,只要会认。高频率重复背之前背过的:我基本每天背的时候先复习前一天背的新词,每4天又把背过的又看一次,每半个月又如此。背熟之后,偶尔翻翻保持记忆。第二:阅读。推荐参考书:《英语阅读200篇》(2012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东东无论是难度,出题思路都接近真题。刚开始练可以用另一本稍简单的,中期时(单词也背的比较熟了)再用这本主要练。写作:11月末再开始搞吧。

最后,关于专业课。(以下内容更新与5月13日)

09年参考书目:

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学:① 《管理经济学》(第四版), 克罗格.彼得森, 克里斯,刘易斯著, 吴德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② 《管理学》(第七版)(美) 罗宾斯等著, 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年大纲: 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学:

考试范围:

管理与管理者;管理学的演进历程;环境与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职能;管理学理论前 沿;管理实践问题; 边际分析方法;供给与需求理论;需求与经济预测;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博弈论基础和策略行为;定价理论;风险与决策;反托拉斯政策;管理经济学实践问题。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总的来说:管理学是:背加真题,管理经济学是:课后题加真题。

我当时的复习计划:《管理学》早在2月份就看了一遍,觉得挺简单的。《管理经济学》5月份过了一遍,觉得:恩,虽然掌握还不够透彻,但心里有底了。之后就放着了,主要看数学英语:暑假把《管理学》的框架图做出来,10月份开始看重新看《管理经济学》,11月份背罗宾斯《管理学》识记要点归纳,之后基本处于滚动状态。

《管理学》部分:大纲基本涵盖了整本书,所以都要认真看。

基本的复习方法请见我的另一个帖子:【珍贵资料】罗宾斯《管理学》识记要点归纳 http://bbs.kaoyan.com/t3774629p1

再强调一次,详:那份罗宾斯《管理学》识记要点归纳,略:自己做框架图。详略结合,十分重要。这两份笔记,我边看边背起码有4次,考试的那个下午的中午又赶紧扫了一遍。于是:除了我实在没见过的概念,没什么能难住我的。

还有一个问题:怎么在书中找到与案例的实际问题相对应的知识点?换句话说:这个现象与课本的哪些知识点相联系?这时框架图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框架图让我们清楚的知道有哪些章节,章节又包含哪些知识点,于是我们很容易分解一个现实问题成一个或几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对应着一个知识点。找到知识点后,由于背了罗宾斯《管理学》识记要点归纳,知识点的内容信手拈来。这样答题,就不是胡乱堆字数了,分数才能上去。

关于课后题:《管理学》的课后题,可以再第一边看瞄两眼,看看自己对这一章的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其他时候,不用管它。事实上,课本我就看了两遍,后来都是看笔记。有问题才翻书。

关于教材的版本问题:每年确实有些内容是不在《管理学》第四版书里面的,如我们这一年:“工作参与”——第一个名字解释,就把我难住了,第四版没有,可能出自新版本。我建议以第四版为主,然后翻翻最新版的新增内容。

大纲里面有个管理理论前沿:我用的是两个资料。一是,岭院的一个讲管理理论前沿的课件,陈宏辉老师的,网上能搜到。还有一本书《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书》,相当于现代管理学史。上些无聊课程的时候可以翻翻。

《管理经济学》部分:大纲没有提到的章节,留个印象就可以了。

先认真的过一遍,课后题太重要的,每题认真做(微分部分有些实在不会就算了),而且每题考的是哪个知识点,要在旁边注明。课后题的答案嘛,网上不好找。因为我用的是师姐的书,上面有师姐做的答案,我做完对一对,有时我错,有时她错。有个别题,我们都错了,我改了好几遍,每次都以为这次对了,最后才发现之前的都不对。课后题,做完最好还是想办法对一对,你们考管科得可以建个qun,大家一起对答案,一起分享,总之想办法确认自己的解法是对的。别以为做完了,就万事大吉。

过了第一遍之后,就把真题拿来看看,就知道重点考哪些,考到什么程度了。真题的管理经济学部分,有个别题是不会的。我那时问学姐,她也不会。我就没管了,结果,就真又重复考了其中一个题,15分,空着........那时我就对自己说:你活该!所以,真题里的每个题都要搞懂,想方设法:网上查,问本校的老师,问中大的老师或学长学姐。总之,搞定它。管理经济学感觉搞定课本就差不多了。不太需要其他教材。我也有一本“配套”的学习指导,原来以为终于有课后答案,后来发现其实不配套。也就翻了翻,看看图。

管理经济学我总共过了三遍。拿着学姐的笔记复印版,自己添了些图。反正每次看,还是主要看课本(当然有重点的看),然后再做一遍课后题。就这样,三遍。

管理经济学也不是全是计算题,也有一个分析题。所以,重点概念和特点,也要背。

最后,几点说明:

初试重要还是复试重要?

答:初试重要,不仅关乎复试资格,而且复试时的面试顺序是按初试成绩排的,老师是这样的:看看前面的人有没有特别差的,再看看后面的后没有特别优秀的,有(也是个别)则调换一下,反正基本按初试成绩。这种规律是因为我们管科招的人多,那些招一两个人的专业不符合此规律。

中大会看不起一般学校的考生吗?

答:不会。但如果你初试成绩靠后,想上位,那你的本科学校,甚至中学学校,大学科研情况,甚至家庭收入情况就很重要了。

中大复试笔试会有内情吗?有关系能拿到试题吗?它会办培训班吗?

答:感觉不太可能,反正我没听过。复试笔试还真不太重要。也没听说有办培训班。因此,先把初试成绩考得高高的再说。

上岭院还有没其他路子?

答:有。如果自己本科学较好。最好985,最差211,而自己成绩很好,能拿到保送外校的资格,符合以上条件者。一、可以尝试直接保送岭院。毕竟每年报送名额挺多的。特别是金融专硕。二、还听说有那种夏令营,说是有些作用。我也不太清楚。
 

标签:考研经验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