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1-15
再说一个我复习之前也在纠结的问题,答题时要不要引用导师论文里的观点,答自己的看法会不会有风险。其实,白纸黑字,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有风险的。而且考试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让你去修改。
到了专业课考试的时候,一:没有时间去给你审题,回忆专业书要点,相关论文,然后提炼自己观点。二:这些还是在你记得书本答案,读过相关期刊,有自己想法的基础上。综上,做到这些很难。能做到最好的是,答题的时候,可以适当拓展,简答和论述都可。所以平时复习专业课的时候,要注意积累,不用太多,时下的一些相关的名家观点,某些经典著作里的好句子,都可以加分。我们可能无法提出自己的独创性看法,但是如果能够发现学科之间,学科与现实之间的相通之处,掌握这种互文的眼光,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有的人可能会说,考新闻传播,不能死读书,要结合时事。但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或者说,你即使一边反复诵读,一边耳听八方,仍然只是新闻传播理论和当今时事大局各自为营。结合时事,同时博览群书,对于考研的功利性目的来讲,还是要把这两者添加到书本理论中去,而非平常意义上的将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将现实添加到理论中去,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拓展的答案。个人认为,这样,比所谓的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更加容易操作,也更有效率。专业硕士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
看你目的了,如果想做学术,肯定是研究型了。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好工作,而且所学专业以后就业的学历门槛不是特别高,那专硕也是一个选择。而且还要看学校,专硕与学硕的出题模式,招生人数,竞争程度等。我的建议就是,分析自身,专业特点,所报学校的情况。再做选择会好些。上面已经把专业课的大概进度,答题也顺便说了下。
接下来分开讲讲专业课的复习。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应该已经看过一遍了,至少已经有了了解。如果指定书目不是这本,可参考某某概论等。
一、先弄清楚传播学是什么,觉得可以理解的话,可以先把这个学科名称的定义背下来,因为迟早要准备的,就算到后来忘了,先背背,对以后的复习也有好处。
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书的序言和前两章出题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看的时候不仔细,虽然重要的理论可能不在这里,但它有助于了解整个学科体系,还有先把传播学这个大名词梳理好,对于之后整理具体理论的框架,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比如,有一年真题出了简答,简述人类传播史。如果复习之前看这个题,会觉得很宏观,没有头绪。但是如果认真总结了专业书前面两章的内容,这个题的要点是很清晰的,而且作为简答题,并不需要太多拓展。
所以,开头要开好,不能一开始就跳着看。
二、对学科体系有了大致了解后,后面也是要按部就班地复习,把每章主要讲的理论找出来,其实也不多。这个可以先背下来。中间部分就是基本都很重要,我现在手头没有书,也不好按章节说,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复习。
比如,社会责任论这个,这种理论,是一定要全面掌握的。10年出了题,简答还是论述忘了,但是答卷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好,因为觉得自己知道,但是下笔的时候,还是太没有条理了。更不用说去拓展什么。
像这种重要和经典的理论,首先要精确,先背下来,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或者业务部分,可适当拓展。
三、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一般也不被当做出题的重点,但是可以跟其它理论放在一起出题。比如组织传播和企业公关,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融合,微博的兴起,这两个范畴如果能够结合起来,将不同的传播类型做一个整合,也是很好的复习方法。
相对来说不太重要的理论,或者重要理论中比较细节的点,这些开始的时候了解即可,最好可以依附到重点上去,这样,即做到融会贯通,又能减少工作量。
像之前提到的将时事添加到理论中
这也是类似的一个方法,将非重点添加到重点中。
关于传播学概论,先说这么多。
拓展书目,可以看《传播学史》、陈力丹的《传播学纲要》,《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等等,这个根据图书馆的情况自己选择吧
我当时用的是一本小本的《传播学教程辅导与习题集》,还有开本稍大的金圣才的传播学教程笔记。后面有一些真题可以看下。
还有一本《2011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
也可以配合起来一起看。
选导师的话,如果没有特别喜欢的,比如就是冲着某个导师去考这个学校的。那么现在不用考虑。
我是复试完才定了选哪个导师的。
过了初试给他发了封邮件,过了复试又发了短信。
他说,复试表现不错,希望这几个月多读几本经典。基本就定了。
但是之前我一直没想到我要报他,而是选的另一个导师,复试前一天去学校听了个讲座,见到了那个之前想报的,觉得不太适合我。于是乎又改了。
关于选择导师,简单说几点。
报考专业方向的导师,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类。
情况是,你报了哪个导师,他研究什么,就是你读研以后研究的方向,所以,如果有具体的学术规划,最好能找到学长学姐,或者根据导师主要学术成果和经历详细地了解再做选择。
要不要选最牛的导师。
一般,最牛的导师,是指业界或者学界名气很大,当然有好处,资源多人脉广,但是这样的导师,指导你的时间很少,而且要求很严,最主要的是,最牛的导师,也会选择最优秀的学生,名校推免或者初试复试成绩都出类拔萃的。如果非最牛者不跟,拼一拼未尝不可。
如果是为了以后就业,想要导师的牌子庇佑,个人觉得不足取,因为能力才是王道,坚信这一点,才是正确的奋斗路径。导师的关系,其实只是一个很旁系的因素,除非你有让导师把你当干儿子干闺女的毅力。
以上,自己权衡。
选择导师,我的建议是:
一、求学经历
二、学术成果,资质
三、在学生中的口碑,对学生学习是否关心
四、导师个人品行。
关于联系导师
如果能找到认识导师的人,提前推荐一下未尝不可,可先联系,只是简单表明,我报了你的研究生,为以后的联系打基础。
一般是
一、过了初试联系,报上自己的成绩及想报他的研究生的意愿,不用太长,也不要太过于咨询关于复试的事情,导师都很忙。
二、复试之前再联系一次,这一次可以发自己的简历给导师,附一张可以认出你的照片,这样万一面试到,会有脸熟。
三、复试过了,联系导师知会,这次可详细说明自己的学习经历,为什么想要学这个专业,以及为什么想报他做导师。因为这个时候,你才是跟考上的同学们竞争某个导师,这封才是重点的,之前都是让导师知道有你这个人而已。
这些其实都是考过以后要考虑的事了,现在写出来,大家可先做了解,也是说明下,现在导师的事情不用太过记挂,先好好复习最重要。
不知道你怎么衡量学校专业和城市的?
武大学校和专业都是很好的,但如你说,还是城市原因。
对我来说,第一是城市、第二是专业、第三是学校。
当然,暨大是我一开始就确定要考的,传播学这个专业也很喜欢,广州更是我大爱的城市。所以这三者几乎没什么冲突。但是如果我这次没上,估计以后会考北大。选择北大的话,就是专业和学校了,但是北大,足以让城市这一因素被忽略掉。而且北大的学术氛围好,几乎导师选择的问题会少了很多困扰,因为牛人多,选择也多,不会像暨大,总有一部分导师,是你根本不想考虑的。所以,武大如果学校和专业没有好到让你忽略掉这个城市的不足,那么还是要权衡一下。毕竟学新闻传播,大环境很重要,需要好的城市发展环境,锻炼平台,可以多见世面,多做选择。
学姐,对于好的学校,是不是压分的情况就比较少?
压分其实是个很主观的说法,可能区域性压分更多些。
一定程度上,好学校应该更严才是,因为报考的人水平比较高,如果给分太水,分数线太高也会很尴尬,但是也不一定。听闻中传压分比较厉害。其他考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人大的同学,考分还是比较高的。
总之,考好学校的话,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都比较好,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的发挥上拉开差距,这样就会有一些死记硬背的同学分数比较低,一些懂拓展有观点的同学分数比较高。而这两类同学会觉得自己答得水平是差不多的,前者自然会觉得被压分了。
所以说,压分这一点,因素很多,有些因素是你左右不了的,也没有必要考虑了。如果有关系的话,主要是压分太低,不利于调剂,当然,相信很多同学都是不想调剂的吧。希望能对你们起到一定帮助。但是还是自己的方法最好用,自己的观点最高明,不要太过依赖前人经验和所谓捷径。
标签:专业课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